7月18日,学院机关党支部、辅导员党支部组织党员赴青岛市党史纪念馆、青岛山一战炮台遗址、青岛国际院士港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学院各教工党支部书记、部分委员应邀参加活动。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路上的微党课开始。在车上,支部书记先用一个漫画剧从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未来机遇向大家讲起了青岛的前世今生,再从青岛的殖民和解放史,海岸路18号、铁骑山战斗、“胶高魂”革命纪念馆等6条红色文旅路线,《岛城春秋》、《策动》、《红火焰》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载体,为大家讲述“红色青岛”。党课最后,支部书记就即将参观的三个地方作了概况介绍,并强调道“在此建党9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到青岛党史纪念馆、一战遗址公园就是要‘温党史、国史,守初心、强使命、勇担当’;就是要知市情、促发展,更好的‘了解他、热爱他、建设他!’;赴青岛院士港就是要‘学先锋、创一流’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不止”。
在青岛党史纪念馆,党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专题纪录片,参观了《光辉历程——中共青岛历史展》、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一段段珍贵的文字,一幅幅逼真的画面,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向大家展现了从1923年8月建立到1949年6月青岛解放的二十六年里,跌宕起伏、波斓壮阔的难忘岁月;以及青岛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青岛组,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王尽美、邓恩铭、李慰农、郭隆真、刘谦初、李春亭、乔天华、滕少锋等无数个革命先驱。一同回顾了青岛党组织带领青岛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峥嵘岁月。随后,全体同志在鲜艳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大家纷纷表示:今天上了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重温了入党初心、坚定了入党初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
在一战遗址公园,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了以“德占青岛”“日德战争”“苦难归程”为主要内容的“还我青岛”主题展,结合史料详细讲解了胶澳设防、胶州湾事件、德国的殖民统治,日本的军事侵略,苦难与战争、“五四”运动与青岛等六段主要历史事件。展厅还通过场景复原、视频讲解及模拟3D等现代化布展方式,将巴黎和会、青年员工游行示威等事件生动地展现出来,党员们拿起旗子,站在3D模拟屏前,将自己化身为当时游行示威的青年,亲身经历五四运动的历程。在青岛山炮台遗址,党员们参观了地下掩蔽部内的发电机房、锅炉房、弹药库、测绘室、蓄水池、旋转瞭望塔等设施。“一百多年前,青岛山炮台见证了帝国主义殖民青岛的历史,弱国无外交,国弱遭人欺,落后要挨打,这是历史沉痛的教训,也是现实深刻的警醒。”讲解员铿锵的话语,深深的触动和感染了大家。“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我们当反思历史的教训,用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以合格的答卷向建党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辅导员王兆兴谈到。
学先锋、找差距,在工作中担当使命砥砺前行
党员们参观了院士港展厅和院士港三期项目。在院士港展厅,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园区建设与发展目标、人才引进与配套服务、管理体制和九个功能板块等内容,观看了院士港宣传片,党员们全方位的了解了院士港破茧成蝶的历程。在展厅二楼和三楼,大家被入驻院士港的国内外知名院士,以及他们的研究领域和成果所震撼: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马伟明、何满潮、张东晓、陈璞、倪维斗、帕克、西拉姆、司马金、卡巴尼辛。。。。。一项项顶尖的成果:静电纺丝、防霾纱窗、海水稻、NPR新材料。。。。。大家认真的听、仔细的看有关他们的每句话、每项成果。其中,袁隆平院士研究生产的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袁米,何满潮院士团队的NPR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张东晓院士团队的新型自悬浮高强度支撑剂项目,帕克院士团帕克院士团队的原位成纤纳米新材料,王玉田院士研制的用于戒毒、老年痴呆适应症、中风适应症的创新专利药品等已经上市的研究成果引发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当大家看到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西拉姆的照片时,惊喜的说“这不是咱学院邀请主讲第46期黄岛论坛的静电纺丝之父嘛”,大家围观着讲座中提到纳米防雾霾纱窗、纳米防雾霾口罩、纳米静电纺丝设备等展品仔细的观察和感受着。“此刻,感觉是‘这么近,又那么远’。这么多知名的院士就近在我们身边的城市创新、创业,我和我们的员工会有更多和院士交流、学习的机会。但比起院士们卓越成就,我们的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环境党支部书记刘芳老师说道。
在三期项目地,讲解员详细讲解了三期项目的进展和远期规划,大家被“6、5、1”和 “9、3、1”这2组数据所震撼,“地下6层汇聚5大功能(实验室、商业配套服务、地下智能停车库人防设施、仓储配套服务功能)”的超前规划、“1周建成1层”的李沧速度,“9+3+1”的院士港生态体系:“院士工作站、产业加速器、研究院、核心区试验区、技术论坛、技术双创银行、特色风情居、综合服务网、顶尖荟”的9大核心,“丝路协创中心、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青岛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的3个辅助板块,“院士智能制造产业区”的1个配套片区”。参观期间,党员们还就自己业务和研究领域相关的管理经验、招才引智、院士人物、研究进展等问题,与陪同参观的李沧区科协领导、展馆讲解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结束参观,“直面问题、排除万难、无中生有、始终顶尖、永远领先”,二十字的院士港精神回荡在党员们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在学与思中弘扬革命传统和院士港精神,全心全意服务好员工、学者和学校的发展
2016年6月3日,李沧区抓住全国“科技三会”召开的契机,用一片无人问津的烂尾房地产,启动了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至2018年底,累计落地院士项目30个以上,产出42种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税收10亿元;今日,有160余名国内外知名院士签约入驻,其中外籍院士近百名。曾被人质疑为“异想天开”,到事实却证明是一手“无中生有”的好牌——青岛国际院士港不仅实现“梧桐树上凤凰栖”,而且被纳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一隅之地,李沧区打造青岛国际院士港,瞄准国内外知名院士,打出“双招双引”的出彩招—院士牌。
两载之功,李沧区短时间内会聚百余位全球顶尖人才,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现象级招才引智热潮——院士热。
这归根溯源是青岛国际院士港异军突起,为引来院士、留住院士提供了颇具吸引力的载体,这种载体就是:秉持“妈妈式+互联网”服务理念,培育打造了一支专业化团队,形成了“直面问题、排除万难、无中生有、始终顶尖、永远领先”的二十字的院士港精神。“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这些全球顶尖的科学家的最大需求,也是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妈妈式”产业化一条龙服务,“不办事就办人”铁律下的“狼性”队伍,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搭桥人和催化剂,每个院士项目“一名区领导牵头”、“一事一议”的制度,从项目签约、资金融通、人才引进、开工建设、项目落地和投产达效等全方位保障,比真金白银更让院士们安心、省心。这就是,时代先锋青岛院士港!
而我们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更应该学习青岛院士港“找准痛点,出制胜奇招”的思路与方法,主动对接需求,解决服务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全心全意服务好员工、学者和学校的发展,服务好省市、国家业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痛点,成就学校的崛起。
回校路上,化工系支部书记丁传芹谈到:“今天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洗礼,且能走近院士港这样的时代先锋面前,我们将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传承红色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勇担历史使命,学习时代先锋榜样,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